Logo

VOCO Media Inc. 網絡新聞媒體集團

台疫情未滅「九合一」5至7萬人無法投票

person in blue denim jeans and white sneakers standing on gray concrete floor

台灣疫情持續 預估九合一大選有5至7萬人無法投票)

台灣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6日舉辦,雖然台灣目前已經將確診者的隔離檢疫規定縮短為「5+n」,但根據台灣中央流行指揮中心以現在疫情趨勢推算,估計屆時無法投票的人數約有5至7萬人。

根據台灣當前規定,確診者隔離5天後,不論快篩結果為陰性或陽性,都可以出門;但若篩檢陽性,需進行1至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若7天內快篩陰性,即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面對媒體詢問,若民眾自行快篩陽性,但沒有經醫師確診,是否可以參與投票,或是否有相關法規可管制。台灣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民眾若沒有完成確診的動作,就是還沒確診,很難去約束,但他呼籲民眾若有症狀且快篩陽性,強烈建議不要出門,不要把疾病傳染給別人。

Visualization of the coronavirus causing COVID-19

新冠變異株「BA.2.86」流入美國 防疫規定暫時不變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在丹麥和以色列陸續檢測到的新冠病毒最新變種BA.2.86毒株,已悄悄流入美國。對此,CDC將進一步密切追蹤,釐清病毒譜系,但目前防疫規定仍維持不變。

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統計,BA.2.86最早於今年7月在丹麥被發現,然後在以色列和密西根州相繼被確認,目前已有四個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週稍早在X發文稱,已將BA.2.86列為「監控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因為它攜帶大量突變基因,超過目前主流變異株的突變數量。

德州休士頓美以美醫院(Houston Methodist)臨床微生物學醫療主任朗恩(S. Wesley Long)表示,新變種株BA.2.86從目前最流行的XBB.1.5變種突變36次而來,而是否能擊敗其他病毒株,抑或是在躲避先前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方面具有任何優勢,仍有待觀察。

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流行病學家布朗斯坦(John Brownstein)表示:「變種株具有一定程度適應性,能夠散播並可能躲過免疫系統造成感染,但我們尚不知道其嚴重程度。」

舊金山加州大學的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則表示,由於人們已經與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接觸過,並進行了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對不同特徵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即使新的變異株傳播,也不太可能引發嚴重的大規模疫情。

根據CDC最新統計,國內感染新冠病毒住院人數持續增加,截至8月5日前,單周住院人數從9026人增至1萬320人,增幅14.3%,儘管兩位數的增幅看似驚人,但國內染疫住院人數仍遠低於過去疫情高峰期。

Visualization of the coronavirus causing COVID-19

美國新冠主流病毒株EG.5 全球確診數暴增80%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五(8月11日)表示,過去一個月全世界通報新增 COVID-19 病例較前一個月激增 80%,主要來自西太平洋區域,反映新變異株「艾里斯」EG.5 的威力;但染疫病故人數大幅減半。

世衛在每週資訊更新中表示,自 7 月 10 日至本月 6 日,全球國家合計通報新增近 150 萬起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較前28天的統計數據增加 8 成;死亡病例則銳減 57% 至 2500 例。

世衛雖已於今年 5 月宣告 COVID-19 全球衛生緊急狀態解除,但也警告過這病毒會繼續流傳及變異,造成染疫、住院和死亡人數偶爾大增的情況。

世衛11日提醒,通報的數據並未反映真實的確診和病歿人數,一部分是因為各國檢測和追蹤病例的數量比疫情較前期少了許多。

世衛指出,近一個月的新增確診病例許多來自西太平洋區域,當地染疫人數暴增 137%。此外,北半球有幾個國家近幾週也出現夏季病例攀增,包括在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

專家曾暗示,夏季聚會和旅遊機會增多,加上人們對 COVID-19 病毒的免疫力下降,同時出現新的亞型變異株 EG.5,都可能使得確診人數回溫。

EG.5 已在 51 個國家發現,包括中國、南韓和日本,世衛評估雖然整體風險不高,但 EG.5 可能具有遺傳優勢和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會在全球擴散,並造成病例數急增。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EG.5 變異株已成為美國最常見的變異株,佔確診個案的 17%,主要的症狀與其他變異株類似,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和發燒等感冒症狀。

世衛 9 日才鑒於 EG.5 流行情況穩定升溫,而將其列為「需留意變異株」。根據世衛說法,EG.5 病例占全球通報新增確診數的比率,已由 6 月中旬的 7.6% 上升至 7 月中旬的逾 17%。

EG.5 被認為源自 XBB 變異株,且似乎比其他流通的變異株更容易傳染,很可能因為它的棘蛋白有突變。值得一提的是,世衛指出,EG.5 已表現出能躲避免疫反應的能力。

不過,世衛將 EG.5 的威脅程度與最近其他幾隻Omicron亞型變異病毒株相比,沒有跡象顯示它會引發更嚴重的症狀,因此對全球公共衛生僅構成「低度」風險。

[adfoxly place='31888']

推薦閱讀

[adfoxly place='40884']
No more posts to show
[adfoxly place='4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