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VOCO Media Inc. 網絡新聞媒體集團

住院接觸風險升高 歐超級細菌感染大增

Photo By Prawny

《路透》報導,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11月17日發布報告,說明歐洲超級細菌感染的病例數快速上升。有專家認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患者因長期住院,導致接觸超級細菌的可能性增加,因此產生感染風險。

歐洲疾管中心官員多莫內(Dominique Monnet)表示,歐洲原先就已經有抗藥性感染的問題,卻又因為疫情導致超級細菌感染病例數大幅上升。

數據顯示,2021年歐洲地區感染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病例比2020年多了一倍,感染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產生抗藥性的案例則在2020年上升31%,2021年上升20%。

而報告並未說明感染超級細菌而死亡的人數,因為難以判定確診病患是因為新冠肺炎或超級細菌感染死亡。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ia

藉助AI研發全新抗生素 可抗超級細菌

近期人工智能 (AI) 熱潮持續,不僅相關概念股因此歡漲,就連科學家都利用AI發現了一種可以對付被稱為「超級細菌」的致命惡菌的新抗生素。加拿大及美國的研究人員表示,AI有能力加速新藥的研發,將成為醫學革命的新力量。

根據科學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5月25日刊登的研究顯示,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群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發現一種全新抗生素Abaucin,這種抗生素可以用於對抗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重大威脅」的超級細菌「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研究人員表示,這是AI推動科學和醫學變革的最新案例。

鮑氏不動桿菌

鮑氏不動桿菌是醫院內感染中的病菌之一,感染後會造成肺炎或腦膜炎,甚至可能對需要呼吸器與血液導管,以及開放性傷口的患者構成生命威脅。而鮑氏不動桿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細菌」,是因為其有很強的生命力及抗藥性,難以被一般抗生素殺死,往往要使用毒性很高的後線抗生素治療,且還不一定有效。

藉助AI 精準發現新抗生素

而抗生素是殺死細菌的武器,但數十年來新型藥物的缺乏,使得有抗藥性的細菌變得更難以治癒。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及美國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為了要找到有效對付鮑氏不動桿菌的抗生素,則利用AI分析6680種現存藥物的結構能否阻止鮑氏不動桿菌繁殖,或是殺死它。在AI的幫助下,研究員僅花費一個半小時就挑出可能有效的240種藥物,之後再由科學家透過實驗,從中篩選出九種,最後找到最有效的全新抗生素Abaucin。

實驗表明,Abacuin可以治癒被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小白鼠傷口,並殺死沾染鮑氏不動桿菌的樣本。研發人員表示,下一步是要讓這項藥物更加完善,接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預料第一款AI抗生素能夠在2030年上市。

[adfoxly place='31888']

推薦閱讀

[adfoxly place='40884']
[adfoxly place='31890']
[adfoxly place='19443']
[adfoxly place='19443']
No more posts to show
[adfoxly place='4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