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VOCO Media Inc. 網絡新聞媒體集團

李玟生前曾患乳癌 平時該如何透過飲食預防?

乳癌、粉色絲帶

華語樂壇天后李玟(Coco)在週三(7月5日)驟逝,享年48歲,而她生前不僅抑鬱症纏身多年,還傳出半年前曾罹患乳癌,甚至向媽媽瞞病,獨自堅強抗癌。

台灣媒體《Heho健康》報導,除了家族病史、年齡、初經早、停經晚、沒有生育等是乳癌的危險因子之外,飲食習慣也佔有一席之地。遵循下列「3不2要」的飲食原則,拉開與乳癌的距離:

「1不」:過重、肥胖

脂肪細胞會分泌各種荷爾蒙,雌激素也是其中之一,而脂肪囤積越多,產生的雌激素也越多。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然而停經後卵巢功能退化,改由脂肪細胞接手,一旦體內脂肪過量,雌激素也就容易失控,增加乳癌風險。

「2不」:高脂肪飲食

油炸食物吃多了不僅使人肥胖,也會刺激性荷爾蒙。膽固醇是合成性荷爾蒙的前驅物質,而動物性食物含有許多飽和脂肪、膽固醇,攝取過量易增加乳癌風險。

「3不」:精緻澱粉、甜食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長期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精製糖,除了造成血糖波動不穩定,也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的狀態,降低身體的防護力,易讓癌細胞有機可趁。

「1要」:增加高纖維食物

膳食纖維不止能提供飽足感,幫助減重。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的報告顯示,高纖飲食能夠降低乳癌風險。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和膽固醇的代謝產物──膽酸結合並排除體外,加速體膽固醇代謝,中斷雌激素的再吸收。

「2要」:植物性雌激素保健

植物性雌激素和體內的雌激素構造相似,但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在體內雌激素濃度低時「增強」雌激素,過高時則和雌激素競爭細胞受體,達到「拮抗」的效果,調節荷爾蒙,因而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常見的植物性雌激素有這3大類:

木酚素:如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奇異果、西洋梨、芝麻、腰果

香豆雌酚:如綠豆芽、亞麻籽、開心果、苜蓿芽、杏仁

大豆異黃酮:如豆漿、豆腐、豆干、豆皮、味噌、納豆、毛豆

另外,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女性,預防乳癌要把握三個及早,即「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才能夠擁抱健康。

大腸桿菌污染!英國鐵人三項57人又吐又拉

世界鐵人三項系列賽英國站賽事近日登場,吸引大約2000人英格蘭東北部桑德蘭(Sunderland)參賽。然而,這場比賽的游泳項目卻疑似因為比賽地點、桑德蘭市羅克海灘(Roker beach)外海的水源受到大腸桿菌污染,至少57名選手賽後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

賽前水質檢測就不合格?

英國衛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日前表示,當局正在調查導致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有消息指出,就在比賽登場前幾天,羅克環保單位在7月底進行例行性檢測時,發現羅克海灘水中含有大量大腸桿菌。

不過,英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British Triathlon)辯稱,有關檢測是「比賽水域之外」的地方進行,並稱檢測結果是在比賽開始後才公布。該協會並強調,主辦單位自行檢驗的結果顯示水質符合賽事標準。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這場游泳比賽是在靠近海岸線的區域進行,該地區長期因為污水排放問題而引發爭議。不過當地自來水公司強調,該廠自2021年以來就沒有排放可能對水質產生負面影響的污水。

當地環保單位則表示,水質可能因為大雨而暫時變差。

感染大腸桿菌會怎樣?該怎麼辦?

專業醫師指出,大腸桿菌是人體腸道內的一種正常菌種,但若出現在食品或飲水中,則表示受到汙染。而大腸桿菌大多數是非病原性,只有少數病原性大腸桿菌,才會引起中毒症狀。

不慎感染大腸桿菌時,主要出現的中毒症狀可能包括拉肚子、肚子痛、嘔吐、噁心、發燒等,通常年紀越小、症狀越嚴重。

若想要改善症狀,一般只要維持一段時間的清淡飲食、多補充水分,大約4至5天就可痊癒。但要特別小心的是,若有出現血便等嚴重症狀,則應盡快到醫院求助。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速食與加工食品熱量高 苗條法國人身材也走鐘

法國人向來給人優雅、注重外表以及身材纖細修長的印象。不過,在速食及加工食品的「荼毒」之下,近半數的法國人都面臨體重超重,年輕人的肥胖比例更在20年間翻了4倍。法國人纖細苗條的形象恐怕不復從前。


根據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原本普遍飲食均衡、身材維持得當的法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已經改變,街道上隨處可見餅乾、洋芋片等高熱量加工食品,也導致肥胖入侵法國。

數據顯示,18歲以上的法國人當中,有47.3%「超重」,且其中有17%已經達到「肥胖」狀態。報告並指出,在80年代末,法國超重人口約占3成左右。肥胖比例的增加則更為明顯,從1997年的8.5%、2012年的15%,2020年則達到17%。

為了應對肥胖情況,法國衛生部頒布了預防與應對肥胖症的措施,包括推廣兒童與青少年飲食教育、改善學校餐廳,並增加肥胖相關的疾病醫療資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媒體指出,直到90年代末,法國一直都是「倖免於肥胖問題」的歐洲特例,但如今也難以擺脫,肥胖相關疾病的醫療支出也逐漸攀升。而這主要與加工食品、外食增加、久坐不動、速食興起等原因有關,也就是說,法國人的飲食習慣正在惡化,外送的方便性恐怕也貢獻了一份力。

此外,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3月份曾指出,近3年間法國的速食店從3.8萬間成長到4.5萬間。且今年2月炸雞店Popeyes正式登陸,溫蒂漢堡也宣布將到法展店,法國人的飲食似乎正在「美國化」。

另有統計指出,法國人最愛外食第一名是比薩,第二是漢堡,第三則是土耳其烤肉捲。這些數據都成為法國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側面證據,也成為法國衛生部門亟欲解決的頭號問題之一。

[adfoxly place='31888']

推薦閱讀

[adfoxly place='40884']
No more posts to show
[adfoxly place='4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