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VOCO Media Inc. 網絡新聞媒體集團

中國新冠升溫 民眾卻不信任國產疫苗

person holding white and red plastic bottle

在中國當局鬆綁防疫限制後,各地新冠疫情都開始升溫,導致醫院擠滿人潮,許多專家建議,中國應該積極提升新冠疫苗及加強針的施打率,以降低重症及死亡率。

不過,根據《路透》報導,部分中國大陸民眾似乎因為擔心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寧願在沒有施打加強針的情況下面對疫情,始終懷疑國產疫苗的效用,近期更拒絕參與當地社區發起的疫苗接種。學者指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的群體讓北京當局面對疫情時十分頭痛。

一名來自深圳的醫師受訪時表示,中國醫界總體上並不懷疑國產疫苗的安全性,但是國產疫苗與外國製造的mRNA疫苗相比,效果可能有差異。該醫師透露,至少有半數以上的醫師高知識分子希望接種mRNA疫苗,而不是國產疫苗。

北京通報首2確診死亡 網轟:糊弄鬼

中國在推優化防疫新10條後,各地新冠疫情大爆發,北京也傳出因死亡人數大增、遺體火化來不及等現象。不過官方始終沒有通報有關新冠死亡的確切數據,直到12月19日才首度通報兩起確診死亡病例。

中國官方通報,週日新增1995件確診病例,並且首度出現本月2起本土死亡病例,2人都在北京,官方並未說明2死者病情。中國許多民眾對該消息抱持懷疑態度,表示光是身邊聽到離世的就不只兩位,更是直言官方通報是在「糊弄鬼」。

而根據香港《明報》引述北京殯葬業者報導,光是12月17日一天,北京染疫在家身亡的人數可能就達到2700多人,與官方的說法相去甚遠,恐怕只能以之後公布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2022年的新冠死亡人數。

秦剛

秦剛去哪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跳針4次「這樣回」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近日未公開現身,神隱超過三週,引發各界揣測。對此,各國記者在7月17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足足提問了「4次」秦剛究竟去哪裡了。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被問到自己直屬長官的去向時,卻只能入「跳針」連續回答「沒有可提供的訊息」,但這種回答方式更加深了外界對於秦剛「被消失」的猜測。

針對秦剛突然神隱將近1個月,外界眾說紛紜。雖然中國官方早前已聲稱秦剛是因為感染新冠而未現身,但目前最被廣傳的說法是,他與鳳凰衛視駐美記者傅曉田出軌產子,更有消息稱,女方與其夫婿都是中美雙方知曉的「雙面間諜」。

中國外長秦剛(左)與鳳凰衛視駐美記者傅曉田(右)

對此,在1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各國記者連續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詢問「秦剛的現況」、「秦剛被約談的傳言」等問題,毛寧此次有備而來,不斷重複「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可提供的訊息」來回答。

期間更有記者直白提問,「秦剛現在是中國外長嗎?」,毛寧也只是建議對方查閱中國外交部的網站」,而在被記者追問,秦剛的健康問題是否會影響到中方外交,毛寧則表示,「中方的外交活動都在正常進行」。

中國武漢 Looking Over Wuhan City, China

罕見!中國武漢政府登報催債 促259家企業或單位還錢

中國武漢市財政局近日罕見登報向259家企業或單位催債,讓中國政府在新冠疫情後的地方債務危機,再次浮上檯面。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武漢市政府財政局以及國有的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上週五(5月26日)在當地官方媒體《長江日報》刊登了一則「債務催收聯合公告」,要求表列的259家企業立即償還所積欠的款項。

據悉,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是武漢的國有獨資企業,是負責武漢市各類不良資產處置的專業平台。武漢市財政局將上述財政歷史借款委託處置權授予該公司。

清零政策導致地方財政困難

《路透社》此前報導,武漢市政府與中國大多數地方一樣,當地收入近年來受到新冠疫情、經濟疲弱和長期房地產崩盤的拖累。北京在過去三年裡制定的「清零」政策讓這些地方承擔了額外的成本,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則侵蝕了一個可靠的收入來源。

根據武漢官方發佈的數據,武漢市政府2023年第一季財政收入減少了8.5%。另外根據此前報導,當地數千名退休人員於今年2月上街抗議,要求當局取消對老年人醫療保險的削減。這起事件也是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緊張的另一跡象。

欠債名單包含政府單位

根據名單,這259家企業或單位的債務總額約為3億元人民幣,各家積欠金額從1萬多元人民幣,到2300多萬元人民幣不等,其中以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欠款2354萬元為最多;而統一集團也被公告欠款人民幣1000萬元,不過台灣統一企業已於28日澄清該公告所提之企業並非該公司。

另一方面,這259家企業和單位的性質也不太一樣,除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之外,甚至還有其他的政府單位。像是武漢市財政局也將武漢市下屬的5個區的財政局,列入了這份借款的未還單位之中。

公告火速下架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只是截至2018年12月為止的未償債務。而《長江日報》是中共武漢市委的官方媒體,這份催債名單在該報第10版以全版刊出,格外引發外界關注,不過目前《長江日報》網絡電子版已將5月26日原刊於第10版的「債務催收聯合公告」下架。

[adfoxly place='31888']

推薦閱讀

[adfoxly place='40884']
No more posts to show
[adfoxly place='40884']